玄贶道人:道的最高境界是“无为”

  玄贶道人:道的最高境界是“无为”
  
  有多人问: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?
  
  玄贶道人答:诸君问“道”之极境,贫道静观云卷云舒几十载,终悟此问答案不过二字——无为。然世人多误“无为”为枯木死灰,实乃大谬!今以竹影扫阶之笔,为君剖其真髓。
  
  一、无为真义:似水不争而润万物
  
  “上德无为而无以为,下德为之而有以为。” ——《道德经·第三十八章》
  
  贫道观山涧流水:遇石则绕,遇渊则蓄,从未执意改河道,却滋养草木、淘净砂石,终成江河奔海。此即“无为”之象——不逆物性,不违天时。世人强求功业如筑堤截流,初见其利,终溃于汛;而禹疏九河,顺势导滞,反定九州洪患。无为非不为,乃“为”合于道,如日月轮转不言而明四时。
  
  二、破妄三关:损人欲以近天道
  
  “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” ——《道德经·第四十八章》
  
  贫道见众生困于三妄:
  
  1. 执名相:
  
  ◦ 状元衣锦夜行,匠人瓦釜雷鸣,世人强分贵贱。却不知松柏不羡牡丹艳,深谷幽兰自含香。天地视万物为刍狗,何曾以标签断高下?
  
  2. 纵贪求:
  
  ◦ 商贾逐利千里赴险,学人焚膏继晷求名,此皆“飘风骤雨”——天地尚不能久,况人乎?恰似握沙童子:拳愈紧,沙愈漏;掌松开,反存余粒。
  
  3. 强干预:
  
  ◦ 农夫拔苗三日枯,父母责子成龙反成仇。庄子云:“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 强改物性,便是逆道。
  
  三、至境玄机:虚空生白,道我两忘
  
  昔有弟子问:“如何证无为?”贫道指庭前古松答:
  
  • 春生新绿,不矜生长之速;
  
  • 冬负霜雪,不怨寒冽之苦;
  
  • 斧斤加身,不恨匠人之酷;
  
  • 虫蚁啮根,不怒微物之毒。
  
  松惟静立,四时青翠自足。此乃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——心如空谷,反纳天地回响。
  
  更如文景之治:汉帝不兴土木、不伐匈奴,轻徭薄赋,任民织耕。不过十载,太仓之粟霉变不可食,铜钱贯朽不可校。此谓“我无为而民自化” 。
  
  四、修行要诀:守三法以契玄同
  
  贫道传日常修行三法:
  
  1. 去机心,养平常
  
  ◦ 用膳时但知米香,行走时但感足踏。手机震而不急觑,人毁誉而不骤喜嗔。心如古井映月,过影不留痕。
  
  2. 敬万物,破主客
  
  ◦ 电脑为工具,非主人;锦衣为蔽体,非枷锁。君子使物不为物使,如风过竹林:叶动而根不动。
  
  3. 任势成,舍己功
  
  ◦ 种莲者投籽池中,不日察其萌否。待盛夏至,满塘清芳自成。恰似老子言: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”
  
  结语:少即是多,空室生白
  
  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。” ——《道德经·第十二章》
  
  诸君且看:陋室空堂仅置一榻,反容明月穿牖、清风翻书;心无万念纷扰,反见天道澄明。贫道每日晨昏,唯守“呼吸”二字
  
  • 吸时纳山河清气,化红尘执念;
  
  • 呼时褪皮囊重负,归太虚无形。
  
  心神愈空,天道愈显;妄为愈少,大道愈成。
  
  玄贶于乙巳年孟秋

延伸阅读:

    无相关信息
标签:

上一篇:无为学院玄贶道人谈无为法在修行中的核心地位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